河南农产品信息网欢迎您! |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特产文化 » 正文

黄河鲤鱼 —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4-07-04  浏览次数:6444
核心提示: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鲤鱼可谓最为活跃的一条鱼了 作为食材来说,鲤可谓千年间古人餐桌上最为受宠的食材之一。尤其是黄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鲤鱼可谓最为活跃的一条鱼了
 
      作为食材来说,鲤可谓千年间古人餐桌上最为受宠的食材之一。尤其是黄河鲤鱼被人们追捧喜爱。“河鲤”一词更是成为特定的称谓用来表示产自黄河的这种美味。各个朝代的诗词佳作从来都不曾在河鲤上吝啬笔墨。从诗经开始就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汉代乐府中载: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五绝圣手王维在少有的长诗《洛阳女儿行》中说:侍女金盘脍鲤鱼。在那时来讲,无河鲤不成宴,绝非夸大之词。
      而鲤的意义绝非美味珍馐一词可以简单概括了,它早已经上升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与象征。
      民间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自是不必多讲,相信这已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过的故事,一跃成龙的故事鼓励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去奋斗和拼搏。而鲤这种文化符号伴随着古中国强大的文化散播能力已漂洋过海在东洋日本扎下了根,每年五月五日,日本的儿童节,有孩子的家庭必挂鲤鱼旗已成为日本的文化传统。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吴楚之地,鱼米之乡,扬子江畔的爱情在中国古代的民歌中占据了大段的篇幅。无论是采莲女还是浣纱女,都是古代文人骚客的费尽笔墨的爱情,久而久之采莲的莲花,浣纱的细纱都成为爱情的象征。似乎民风粗狂的黄河岸边都是跑马的汉子与女汉子,哪有这般的婉约。的确咱们黄河这里没有采莲、浣纱,但我们有的是红尾鲤。抛却鲤鱼跳龙门这样的传说,在民间实实在在存在的,是红尾鲤系住的爱情。在媒妁之言的古中国,一段美满的姻缘必定有红娘的牵线搭桥,而婚成之后答谢红娘的这份大礼必须隆重,而在黄河流域这大礼必是一尾红尾河鲤。
       说完民间的,再说说庙堂之上的事。鲤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与象征到底影响力有多大,孔子来告诉你。《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昭公九年,孔子得子,鲁昭公送鲤以庆之。孔子感君恩,遂将儿子起名为鲤,就是孔子的独子孔鲤。一尾鲤鱼变成了孔子后人之名,虽然不排除孔老夫子拍马屁的成分。但是鲤鱼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到底多重,鲁昭公送的一尾鲤已经展露无遗。国君送鲤庆贺大臣得子,一尾鲤鱼能够代表国君的恩典,这鲤之贵,早已超越了作为一味食材的价值。
       历史的积淀终归为无形文化传承,摸不着也尝不到。鲤鱼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更多是作为食材上的美味。而河鲤也就是黄河鲤鱼作为鲤之翘楚,自然是盘中珍馐。河南鲤又作为黄河鲤中的上品一直都受到青睐。以黄河鲤为主料的糖醋鲤鱼焙面可以说是一道豫菜的代表作了,这道菜最早见于《东京梦华录》,书中记载,当时东京汴梁七十二正店皆备此菜,上至皇亲贵戚下至无一不爱。1990年慈禧携光绪帝躲避八国联军出逃时,曾暂住开封府,府衙着名厨献此菜,慈禧与光绪帝尝之,都赞不绝口,命人留下对联:“溜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鲤鱼焙面从此名扬海内。
       无论是欧陆风情,还是南亚风味,现在的我们早已经足不出户吃遍了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或许再也理解不了古人吃下第一口河鲤之时为何会高呼,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吃腻了外来的新鲜时,走进一家豫菜馆,点上一份河鲤,静心吃下一口。这河鲤本身味道或许已经无法令你咋舌,但舌尖上穿越千年而来的,更多的是一条鲤鱼背后厚重而绵远的文化之味,这味道或许已经不够刺激,不够鲜美,但却是千年时光烹制出的浓厚与恒久。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放大字体  ]  [ 缩小字体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