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产品信息网欢迎您! |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河南:从“借粮”大户到中原粮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9-08-14  浏览次数:521
核心提示:
 

少撒一袋化肥下地,每亩麦子竟多打了80多公斤。麦收结束,杨乱老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自打有化肥,头回减肥还增产,真是稀奇。”
    杨老汉今年71岁,种了一辈子地。他所在的西华县红花集镇张庄村是黄泛区,沙地土薄,从记事起就常闹饥荒。老汉年轻时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麦子亩产也不过百斤,“稀稀拉拉三小片,扑扑楞楞尺把高,忙忙活活三把麦”。
    老汉记得,30年前,正是化肥让乡亲们吃饱了饭。白花花的化肥撒进土,产量竟然翻了倍,从此再没饿过肚皮。“老把式”们互相较劲,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粮食连增,也带来一丝隐忧。30年过去,一亩田一季粮,用的化肥从10斤到120多斤,多了十几倍。粮食产量不再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却越来越严重。
    “年年这么下去,土地负担重,环境负担重,农民负担更重。”今年全国两会,皮肤黝黑的西华籍人大代表党永富站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他讲述的,是一个农民的中国梦。他希望,中国的口粮在高产的同时,再一次提质,也希望农民减少化肥用量,让产量与环保双赢。从事治土30多年的党永富为此制定了一套技术方案。
    今年麦收,西华数万农民参与的10万亩化肥减量试验看到了结果。在化肥减少30%的情况下,每亩地平均增产15%-16%。今年秋粮,西华县化肥减量将拓展到70万亩,周口市将达到210万亩。
    从追求产量到量质双赢,正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河南粮食的发展脉络。
    河南是产粮大省,1983年之前,却要年年“借粮”为生。今天全国粮食 1/10,小麦1/4来自河南,每4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河南。河南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210亿斤提高到2018年的1330亿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
    粮食连年增收,乡亲们再没人饿肚子。大家开始琢磨自家麦子咋能卖个好价钱。今年,杨老汉听县里技术员推荐,种了10亩强筋小麦,每斤收购价比普通麦高0.1元,每亩多收100多元。
    如今的河南走上了量质双赢的粮食生产新轨道。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专用粮、种放心粮。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平均每亩提升粮食产能150斤。全省发展优质小麦1204万亩,位居全国第一。
    “以前种粮为吃饱,现在讲究吃得好。”杨乱老汉种了一辈子地,如今发现“门道”越来越多,品种更讲究,连打药都用上了无人机。但老汉相信,不管到啥时候,好好对土地,土地不会亏待人。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放大字体  ]  [ 缩小字体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